首頁 » 肩夾擠症候群不再困擾!掌握肩夾擠症的病因和治療方式

肩夾擠症候群不再困擾!掌握肩夾擠症的病因和治療方式

分享文章:

肩夾擠症候群是運動員的惡夢,也是肩部疼痛最常見原因。肩部棘上肌肌腱的反覆磨損壓迫會導致肩峰下間隙變窄,引起發炎和肌腱受損,導因是重覆手部高舉過頭的動作,常見於包括球類運動、游泳、木作、畫家及美髮業。

疼痛的病因?

正常肩峰下空間為 1.0 至 1.5 cm,隨著肱骨頭的向上移動而變窄,在肩外展、前舉和內旋動作中肩峰下間隙變小,而擠壓棘上肌肌腱。除了肩峰下彎構造之外,由於重覆使用導致肱骨頭對肩旋轉肌、肩峰滑囊產生壓力,導致肩夾擠相關疼痛。

治療方式?

肩夾擠症候群的非手術療法前 3 至 6 個月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法有三:日常生活調整、肩關節穩定訓練及肩峰下再生注射。

日常生活要做什麼?

在疼痛時期減少手高舉過頭頂的活動。生活方式調整至手部伸展至身體的前方大約 70-90cm的距離內,且盡量減少到達頭頂或背後的動作是有益的。 急性期止痛消炎藥可減輕患部疼痛疼痛和腫脹。

icon_workout-icon 肩關節穩定訓練

在亞急性損傷階段應包括著重於肩旋轉肌強化的訓練,特別是棘上肌和棘下肌肩袖肌肉、斜方肌和前鋸肌的強化和再訓練,以盡量減少肩胛骨運動協調度,以及調整上肢不平衡。

icon_workout-icon 肩胛後舉訓練

主要肌群:三角肌中束和後部、脊上肌、斜方肌中束

跨步身體前傾。一隻手放在膝蓋,另一手臂握水瓶向後伸展,保持手肘伸直,直到手臂與地面平行

訓練強度:一至二周訓練後動作得更容易進行,增加 2 到 3 磅的重量,但重複次數減少。

重複次數: 3 組,每組 20 次
每週天數: 3 到 5 天


icon_workout-icon 肘部伸展

主要鍛煉肌肉:三頭肌

  1. 站立雙腳打開,手臂並彎曲手肘部,水瓶重量在頭後面。可將另一隻手放在上臂上以支撐手臂。
  2. 慢慢伸直肘部,將重物舉過頭頂。保持 5秒鐘,慢慢地將手肘彎曲,然後重覆10次。

以 1 磅為增量增加重量,每2週增加重量,最大重量為 10 磅。

重複次數: 3 組,每組 10 次
每週天數: 3 天


icon_workout-icon 俯臥閉鎖訓練

主要訓練:肩胛骨、三頭肌和核心穩定肌。

  1. 四足跪姿,雙手分開與肩同寬。
  2. 快速連續地將球從一隻手拍到另一隻手,穩定保持肩關節穩定不動。

訓練強度:一至兩週之後可以增加訓練困難度,改為拍肩以增加穩定性。

重複次數: 3組,每組 20 次
每週天數: 3 到 5 天


肩峰下再生注射

傳統存在類固醇注射方法,許多人因副作用敬而遠之。肩峰下再生注射被認為是最直接肩夾擠症候群治療方式,藉由再生治療(PRP、羊膜、骨髓幹細胞)超音波導引注射至磨損棘上肌肌腱,在治療效果上更勝一籌,有效治療發炎壓迫導致疼痛。藉由多種生長因子、修復恢復彈性與支撐力,穩定肩部的動靜態強度,重回運動無痛生活。

手術治療

當出現嚴重、持續的肩峰下肩痛且功能障礙儘管經過保守治療仍未改善時,可採用肩峰下減壓術 (ASD)或其他類似手術。

擁有柔韌靈活肌骨是人生重要關鍵,肌骨相關的問題可以交給有經驗的 OrthoFit 團隊一路陪伴您到達健康活躍的人生!

分享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