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膝蓋彎曲時酸軟無力?可能是髕骨脫位在作怪

膝蓋彎曲時酸軟無力?可能是髕骨脫位在作怪

分享文章:

髕骨脫位是很常見的膝蓋問題,特別是上下樓梯或長時間坐著之後站起來時,膝蓋周圍可能會感到疼痛、緊繃,甚至聽到喀喀聲。

髕骨是一塊位於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小骨頭,它的主要任務是讓我們的膝蓋動作更穩定。當髕骨滑到不正常的位置時,就會發生髕骨脫位,讓膝蓋疼痛和活動受限,影響日常生活。

髕骨脫位有什麼症狀?

髕骨脫位的患者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:

  • 膝蓋前方疼痛,尤其是在彎曲膝蓋時。
  • 膝關節酸軟無力,可能伴隨腫脹或瘀青。
  • 上下樓梯、蹲跪等動作時疼痛加劇。
  • 感覺膝蓋內有緊繃感及喀喀聲。

髕骨脫位的高危險族群

某些族群較易發生髕骨脫位,包括:

  • 長期穿高跟鞋或不合腳的鞋子。
  • 扁平足者。
  • 久坐缺乏運動,特別是股四頭肌內側肌缺乏訓練。
  • 股四頭肌外側肌過度訓練。

女性由於天生骨盆較寬,發生髕骨脫位的機率高於男性。

治療與復健

髕骨脫位的治療主要以保守治療和運動復健為主。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治療方式:

  1. 休息與避免壓力:避免加重膝蓋壓力的活動,適當休息。
  2. 冰敷:可減輕腫脹。
  3. 藥物治療:急性期可使用藥物減緩疼痛和腫脹。
  4. 復健運動:適當的運動可強化股四頭肌,預防再次脫位。

icon_workout-icon 髕骨脫位的復健運動

復健運動在髕骨脫位的治療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通過適當的運動,可以有效強化股四頭肌及其他相關肌群,改善膝關節的穩定性,減少再次脫位的風險。此外,復健運動有助於恢復膝關節的靈活性和功能,提升日常活動的品質。以下是幾個有效的復健運動,建議在腫脹消除後進行:

🔹 坐姿抬腿

  1. 坐在高椅上,雙腳自然垂下。
  2. 舉起一腳至完全伸直,維持5~10秒再放下。
  3. 雙腳重複進行約10分鐘,每天進行2~3次。

🔹 箱上登階

  1. 準備穩固的箱子或椅子,站在箱子前。
  2. 單腳先踩上箱子,穩定後另一隻腳跟著踏上,但保持抬腳動作不落地。
  3. 回到初始動作,雙腳重複進行10分鐘。

🔹 靠牆深蹲

  1. 靠牆站立,雙腳與肩同寬。
  2. 背部慢慢沿牆壁下滑,直到膝部呈45度角停住,維持姿勢5秒,然後站起來。
  3. 重複進行約10分鐘。

當股四頭肌肌力開始恢復後,可以進行一些有負重的練習,例如綁上彈力帶或使用啞鈴等。

注意,運動過程中需確保動作緩慢穩定,建議在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,以避免髕骨移位或其他運動傷害。

髕骨脫位雖然很常見,但只要及時治療並配合適當的復健運動,大多數人都能恢復得不錯。不過,髕骨脫位反覆發生的機率較高,所以平時一定要多注意保護膝蓋。避免過度使用膝蓋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穿著合適的鞋子,這些都有助於預防再次脫位。此外,定期做一些強化股四頭肌的運動,在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復健,可以有效減少二次受傷的機會。要記得,保護膝蓋的健康,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做起,才能避免髕骨脫位復發。

分享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