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現象:為什麼阿華的身高突然變高了?
阿華在一次健康檢查時發現,自己的身高比以往測量時多了 2 公分,讓他驚訝不已。明明已經30多歲,早已過了青春期,生長板也閉合了,怎麼還會「長高」呢?
其實啊,這與我們椎間盤的含水量變化有關,並不是骨骼真的生長了喔。
今天就來深入探討,為什麼身高在一天內會有變化?隨著年齡增長,身高又為何會逐漸縮短?
決定身高的關鍵因素
我們必須先瞭解,身高的主要決定因素是「遺傳」,但除了遺傳,也還有許多環境與生活方式因素會影響骨骼發育,例如營養、運動以及睡眠
1. 營養:攝取充足的 蛋白質、鈣、維生素 D 及微量元素,有助於骨骼生長與維持健康。
2. 運動:適度的重量訓練、有氧運動與伸展運動有助於骨骼與肌肉發展。
3. 睡眠: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量是白天的 3 倍,因此充足的睡眠對於成長至關重要。
一般來說,男生的生長板約在 18 歲閉合,女生則約在 16 歲閉合。
有些人認為 「女生月經來了就不會再長高」,但其實不完全正確。月經初次來潮時,骨齡約 12~13 歲,距離生長板完全閉合仍有幾年的時間,雖然生長速度減慢,但仍然有長高的機會。
初步了解決定身高的關鍵因素後,我們開始可以探討為何過了青春期還可能長高?
阿華是真的長高了嗎……?
即使在生長板閉合後,身高仍然可能有小幅度變化,其中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就是 「椎間盤含水量的變化」。
身高的「晨高夜矮」現象
我們的脊椎由 24 節椎骨和 23 個椎間盤組成,而椎間盤的「彈性」和「含水量」會影響身高。
我們可以先把椎間盤想像成海棉🧽。
早上起床時身高較高:由於夜間睡眠時,身體處於 平躺的狀態,椎間盤能夠吸收水分、回復彈性,因此早晨身高會比較高。
晚上身高會變矮:白天站立、走路或坐著,椎間盤會受到壓力 (類似被擠壓的海綿),水分流失,使得椎間盤變薄,導致晚上身高略微縮短。
這種「晨高夜矮」的變化約在 1~2 公分之間,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阿華早上量身高時發現自己「變高了」!
年齡增長後,身高為何會變矮?
除了一天之內身高會有變化外,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的身高不僅不再增長,甚至會逐漸縮短,這與脊椎的退化與椎間盤水分流失息息相關呦!

老年人身高變化的因素有很多,
1. 椎間盤萎縮:年齡增長後,椎間盤的水分逐漸流失,彈性下降,導致脊柱變短,進而影響身高。
2. 骨質流失:35 歲以後,骨骼的新陳代謝速度變慢,造成鈣質流失,骨骼密度下降,影響脊椎結構。
3. 肌肉支撐減弱:隨著年齡增長,核心肌群與背部肌肉會 逐漸退化,使得脊椎支撐力下降,姿勢改變,進一步影響身高。
有研究數據顯示,人在40歲之後每十年身高平均會縮短1公分,而到80歲的時候,男性平均矮5公分,女性矮8公分。因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會影響骨骼密度,女性變矮趨勢比男性更爲顯著。
我們該如何延緩身高變矮?
雖然身高變化是自然的生理現象,但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保養,可以延緩脊椎老化速度,減少身高縮短的程度。
1. 補充營養:像是鈣 和維生素 D,維持骨骼健康,減少骨質流失。也要留意蛋白質吸收,幫助肌肉維持力量,支撐脊柱結構。飲食上避免過量咖啡因跟酒精,因為兩者皆為影響骨質吸收,加速骨骼退化。
2. 適度運動:可以多進行有氧運動(如 快走、游泳、瑜珈)以及核心肌群訓練(如 深蹲、平板支撐),增強脊柱支撐力,維持身高。
3. 保持正確姿勢:站姿避免長時間駝背,減少脊柱壓力。 坐姿盡量保持膝蓋與大腿呈 90 度,並讓腰部支撐良好,避免過度前傾或後仰。
結語
掌握身高變化,維持健康脊椎!
雖然青春期過後身高幾乎不再增長,但由於椎間盤的含水量變化,早晨與夜晚的身高會有小幅變動。此外,隨著年齡增長,脊椎退化跟骨質流失會導致身高逐漸縮短。透過 適當的營養、運動與姿勢調整,可以延緩脊椎老化,保持健康的身高與體態。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身高出現異常變化,也可以諮詢專業醫師,確保脊椎健康,維持良好生活品質!